三国志11:《演义》中庞德杀退魏延,箭射关羽,武力该如何评价?

庞德在演义中也是战绩彪炳,虽然最后战败被杀,也不是单挑所致。

本篇,咱们就来聊聊庞德的武力值该如何评价。

一、长安钟进

第五十八回

却说钟繇弟钟进,守把西门,约近三更,城门里一把火起。钟进急来救时,城边转过一人,举刀纵马大喝曰:“庞德在此!”钟进措手不及,被庞德一刀斩于马下,杀散军校,斩关断锁,放马超、韩遂军马入城。

在三国志11原版中貌似没有钟进这号人物,就拿他哥哥来凑数吧。

虽然用兄弟的属性来参照有些牵强,不过,原文中也有“措手不及”四个字。一般有这种措辞的战绩,都不会被认为是有效战绩,不能作为评价两者武力差距的依据。所以,也无所谓了。

二、渭南斩曹永

第五十八回

庞德先引铁骑千余,冲突而来。喊声起处,人马俱落于陷马坑内。庞德踊身一跳。跃出土坑,立于平地,立杀数人,步行砍出重围。韩遂已被困在垓心,庞德步行救之。正遇着曹仁部将曹永,被庞德一刀砍于马下,夺其马,杀开一条血路,救出韩遂,投东南而走。

曹永这号人物也没有在三国志11原版中登场吧?

而且曹永虽然是被庞德正面,还是步战对马战而斩,但是曹永的武力能达到什么水平是没有参考依据的。这一战例,只能说明庞德步战很强,有斩将能力,但是具体庞德能强到什么程度,却说不清楚。

三、汉中车轮战四将

第六十七回

曹操在渭桥时,深知庞德之勇,乃嘱诸将曰:“庞德乃西凉勇将,原属马超;今虽依张鲁,未称其心。吾欲得此人。汝等须皆与缓斗,使其力乏,然后擒之。”张郃先出,战了数合便退。夏侯渊也战数合退了。徐晃又战三五合也退了。临后许褚战五十余合亦退。庞德力战四将,并无惧怯。各将皆于操前夸庞德好武艺。

此一战,很明显是曹操“欲得此人”,而不是“欲杀此人”。

前面曹操的话已经说的很明显了,使用车轮战“使其力乏,然后擒之”。

虽然此战不能完全说明庞德的战力,但是管中窥豹,也可见一斑。

前三个出战的张郃、夏侯渊、徐晃,很明显就是承担的“皆与缓斗,使其力乏”的职责。但是,每一个都是战了数合就退了,很明显没有达到消耗庞德体力的目的。要知道,像这种大将,动不动一鏖战就是一整天,动不动就是一两百个回合出去了。这几个回合的体力消耗,真不够看。

而且,虽然是以消耗庞德体力为主要目的,但是很明显的,曹操是在观战的,这时候去应付差事敷衍了事,那不是打曹老板的脸呢?

所以,这里我觉得更合理的解释是,前三人不是不想多打会儿,而是这种仗根本没法打。既不能放大招伤了庞德,更不能被庞德伤了,那不是更丢人?而庞德的武艺,根本不是他们放水就可以拖住的。所以,堪堪打了几个回合,估计是再打下去就要出丑,干脆退了。

而第四个出战的承担着“然后擒之”任务的许褚,此时也就尴尬了。前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“使其力乏”的结果,自己出手尝试了一下,发现也很难达到目的,就干脆也退了。不能下死手,又抓不住,那等着挨打嘛?

所以,这里虽然也不能明确庞德的武力值具体能高到什么程度,但是,很明显是超出了曹操和曹营诸将的预估的,可以确定的是庞德的武力应该是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了。

四、濡须口斩陈武

第六十八回

却说陈武与庞德大战,后面又无应兵,被庞德赶到峪口,树林丛密;陈武再欲回身交战,被树株抓往袍袖,不能迎敌,为庞德所杀。

庞德濡须口斩陈武这一段,原文中描写的比较简短,从文中的意思来看,陈武先与庞德交战,被庞德杀退。庞德追来之时,“陈武再欲回身交战”这一描写来看,东吴名将陈武虽然不敌庞德,但是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,无奈“被树株抓住袖袍”而被杀。

这一战只能说明庞德的武力要高于陈武,但是不具备正面击杀的能力。不然,不会有“被树株抓住袖袍”而被杀,这一交代。

五、斜谷魏延

第七十二回

操招魏延归降,延大骂。操令庞德出战。二将正斗间,曹寨内火起。人报马超劫了中后二寨。操拔剑在手曰:“诸将退后者斩!”众将努力向前,魏延诈败而走。操方麾军回战马超,自立马于高阜处,看两军争战。忽一彪军撞至面前,大叫:“魏延在此!”拈弓搭箭,射中曹操。操翻身落马。延弃弓绰刀,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。刺斜里闪出一将,大叫:“休伤吾主!”视之,乃庞德也。德奋力向前,战退魏延,保操前行。

此一战,其实是两战魏延。

前面一战,“二将正斗间”,被马超劫寨所打断。但是从字面上来看,双方此时应该是平分秋色。

后面一战,先是魏延埋伏了曹操,并“拈弓搭箭,射中曹操”。然后魏延来杀曹操之时,被庞德拦住,“奋力向前,战退魏延”。

奋力”二字,说明庞德此时乃是爆发状态。而魏延看着“翻身落马”的曹操这么一件天大的功劳近在眼前,难道不是爆发状态?

大汉虽然不封外姓王,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公爵,但是凡事都有例外。比如韩信先被封为齐王,又被改封为楚王,虽然结局不咋地,但是毕竟也是封王了。而公爵,前有安汉公王莽,后有魏公曹操,虽然也都算是来路不正,但也是公爵。

魏延要是拿下曹操,刘备再随后一统天下的话,那仅仅一个侯爵怕是打发不了魏延的。封王封公,并不为过。此时曹操可是能杀的,可不是华容道了。

所以,庞德二战魏延,两人都势在必得。此时庞德杀退魏延,就只能说明,庞德强于魏延。

六、樊城战关平

第七十四回

关平大骂庞德:“背主之贼!”庞德问部卒曰:“此何人也?”或答曰:“此关公义子关平也。”德叫曰:“吾奉魏王旨,来取汝父之首!汝乃疥癞小儿,吾不杀汝!快唤汝父来!”平大怒,纵马舞刀,来取庞德。德横刀来迎。战三十合,不分胜负,两家各歇。

樊城战关平,乃是战关羽这个重头戏的前戏。

这一战很多人认为是庞德武力的污点,在我看来并不尽然。

首先说是污点的意思就是以“关平武力很差”为前提的,但是反过来说,难道不可以是关平的武力被低估了?

其次,“汝乃疥癞小儿,吾不杀汝!快唤汝父来”,庞德说这句话,颇有些自恃身份的意思,跟你个小毛孩说事掉架子,回去叫你爸过来。

有此一语,有可能庞德会一定程度的放水。当然,这个只是建立在庞德是诚信之人的基础上。不过,这一点只是猜测。

所以,这一战看似平手收场,但是应该得出的结论是庞德至少能战平关平,也就是说庞德≥关平。

七、樊城战关羽

第七十四回

纵马舞刀,来取庞德。德轮刀来迎。二将战有百余合,精神倍长。两军各看得痴呆了。魏军恐庞德有失,急令鸣金收军。关平恐父年老,亦急鸣金。二将各退。

庞德归寨,对众曰:“人言关公英雄,今日方信也。”

却说关公回寨,谓关平曰:“庞德刀法惯熟,真吾敌手。”

庞德一战关羽,双方大战了百余合,然后双方互相鸣金收兵。

在演义中,双方都鸣金收兵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。因为通常情况下,率先鸣金收兵的,往往会被认为是处于劣势的一方。

而此处作者特意写了双方都各自鸣金收兵,窃以为也有暗指两人平手的意思。

而两人各自回寨后的商业互吹,也更加印证了这一点。尤其是更为心高气傲的关羽都说出了“(庞德)真吾敌手”的话,可见此战关羽是没有占到上风的。

次日,上马引兵前进。庞德亦引兵来迎。两阵对圆,二将齐出,更不打话,出马交锋。斗至五十余合,庞德拨回马,拖刀而走。关公随后追赶。关平恐有疏失,亦随后赶去。关公口中大骂:“庞贼!欲使拖刀计,吾岂惧汝?”原来庞德虚作拖刀势,却把刀就鞍鞒挂住,偷拽雕弓,搭上箭,射将来。关平眼快,见庞德拽弓,大叫:“贼将休放冷箭!”关公急睁眼看时,
弓弦响处,箭早到来;躲闪不及,正中左臂。关平马到,救父回营。

庞德二战关羽,先大战了五十余合,然后庞德假意使拖刀计。关羽自认为识破了庞德的伎俩,追杀而去。谁知,庞德乃是假拖刀,真放箭。结果,素有吸箭体质的关羽,果不其然又应声中箭。

此战虽是庞德胜了,但是单论武艺的话,并不足以证明庞德高于关羽。

在之前介绍其他人物的时候我也聊到过,一般率先使用拖刀、放箭、暗器之类的手段的,往往都是难以取胜或者自认不敌的情况下才使用的招数。

能正面取胜的情况下,极少出现直接暗算的情况。

其实演义中也有类似的描写:

一百一十二回

艾曰:“既如此,各自收兵,暗算者非丈夫也。”于是两军皆退。

其实说白了就是胜之不武,大将不屑为之。实在是在正面难以取胜的情况下,才使的下下之策。

不然以黄忠太史慈这种神射手,即便是对上吕布,谁射死谁都难说得很。

这个潜规则,其实也是为了《演义》中为了“将领阵前单挑”这一不符合历史的行为找的前提条件,颇有春秋之风。

所以,结合两战关羽来说,只能得出庞德的武力值等同于关羽的结论。

不过,考虑到关羽此时已经五十余岁,虽然风韵犹存,但是难免年老色衰,不复壮年。所以,一般会认为庞德的武力等同于半老的关羽,但是略逊色于巅峰关羽。

结语

结合以上战绩综合来看,可以得出庞德的武力值处于魏延之上,关羽(巅峰)之下。而魏延一般会被认为是一流末,关羽是强一流,所以,庞德大致是一流中上的水准。

如果数值化的话,我觉得给到95-96是比较合适的数值。

我是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,感谢您的支持。

有任何问题请提交工单,等待解决 工单地址:https://www.520switch.com/user/ticket/